记者 徐兴亮
青山绿水间,乡村美如画。7月2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沂水县院东头镇。这里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也有秀美的自然景观。近年来,院东头镇汇聚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的振兴路。
红绿融合,90后“兵支书”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
【资料图】
作为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西墙峪村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何更好地依托红色资源和自然风光实现村强民富,是西墙峪村90后村支书王成成心心念念的事情。
2019年,90后大学生女兵王成成退伍回乡,担任西墙峪村村支书。凭着年轻人的闯劲和灵活思路,她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立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争取上级资金、吸引工商资本、募集社会捐赠,拓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方式。结合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西墙峪村努力做好生态、文旅融合文章,建设了亲水平台、木栈道、景观水面水坝,盘活闲置宅基地,发展农家乐8家、精品民宿12套、旅游商品经营平台1处,38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西墙峪村建设了红色记忆馆,提升了山东纵队指挥部、将军旧居、藏兵洞等山纵旧址,打造以研学为主的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去年10月份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学员、游客6万余人次。
2022年,西墙峪村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在这个90后“兵支书”的带领下,小山村逐渐热闹起来,成为“乡村振兴样板村”,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好。
用活资源,打造“留得住乡愁、留得下游客”的美丽乡村
和西墙峪村一样,院东头镇的四门洞村也搭上了乡村旅游的“致富车”。
借势5A级景区“萤火虫水洞”,四门洞村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村庄抓住片区建设机遇,盘活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改造村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石板路、青石墙、红瓦房……村庄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沂蒙山乡特色,又满足了游客的现代化旅游需求。
目前,四门洞村建设民宿31套、农家乐5家,建设了蝴蝶—萤火虫繁育基地、非遗研发传承中心,村里的旅游从业人员有230余人,户均增收2.2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3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一条景区与村庄和谐共生、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铺就。
除了做好乡村旅游,四门洞村还积极发展生姜、芋头、林果等特色农业,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等。在一系列举措的助力下,昔日的小山村正焕发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