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疾控局官方消息,7月26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猴痘防控方案的通知》。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相比于去年的防控技术指南,此次发布的《猴痘防控方案》(下称《方案》)从只强调出入境人员,到突出男男性行为人群(简称MSM)这一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与干预、疫情监测和报告,对于疫苗接种、限制动物贸易两种预防手段不再提及。
图据视觉中国
(相关资料图)
更大的变化是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处置。病例处置从严格隔离观察和治疗,到可居家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处置由21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改为21天自我健康监测。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那些老传染病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防控措施,而对于猴痘这样新暴发的传染病,在现在还有一定未知性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知识的更新和情况的发展,拟定科学、有指导意义的方案,讲清楚其真正的危害性,让全社会更好地对其防控。
金冬雁认为,现在猴痘防控的重点是促重点人群主动检测,依托现有防艾网络是正确的策略。
最新猴痘防控方案:
突出对象从出入境人员到重点人群
《方案》指出,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7月14日发布的《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图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方案解读问答指出,这是在前期防控技术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猴痘防控有关措施,以更好适应当前猴痘防控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猴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去年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发布过《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这是在原卫生部《猴痘流行病学调查原则(试行)》等三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整合修订形成。
在我国不再进行入境隔离、猴痘出现社区传播后,相比去年的指南,《方案》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详细规定了宣传教育与干预、疫情监测和报告措施,从只强调出入境人员,到突出重点人群。
《方案》强调,针对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和一般人群等不同人群分类开展宣传教育。《方案》专门制定了《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规定的策略为在现有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服务体系基础上,形成常态化艾滋病与猴痘综合防控一体化应对机制,综合运用行为学干预方法和手段,通过宣传教育、促进安全性行为、动员检测、外展服务、同伴教育和互联网干预等,从个体、群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为目标人群提供猴痘综合干预服务,并强调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保护重点人群个人隐私。
重点人群检测方面,《方案》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在对MSM等重点人群开展诊疗或检测咨询服务时,应主动询问是否有猴痘样症状及其可疑接触史。如发现,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
金冬雁认为,现在猴痘防控的重点是打破对于这些特定人群的歧视,促进主动检测;基于相同的目标人群,依托现有防艾网络是正确的策略。《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提出,各级疾控机构通过互联网、同伴教育、外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动员有猴痘样症状或可疑接触史的重点人群进行猴痘检测。
最新变化:
病例可居家隔离治疗
密切接触者21天自我健康监测即可
红星新闻记者还注意到,相比去年的指南,《方案》对疫苗接种这一预防手段没有提及,仅在“易感人群”部分提到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此外,《方案》也未提及限制动物贸易的预防手段。
对于病例,从严格隔离观察和治疗,《方案》转为根据病例的不同情况分类实施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居家隔离治疗: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后应隔离治疗,如明显好转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病情较轻甚至可能直接居家隔离治疗。
《方案》还取消一般接触者判定,密切接触者的处置由21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改为21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并在第7、14、21天随访,出现症状及时就诊。猴痘密切接触者包括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
根据中疾控《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
据健康报7月14日报道,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相关专家解答猴痘热点问题,从当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处置的介绍来看,当时已经按上述措施实行。
专家:
大众完全不必过于担心感染风险
影响范围是小且局限的
《方案》专门描述了这一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案》提到,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2022年以来全球多国猴痘暴发疫情中,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死亡病例主要为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病例的病死率约为0.1%。
人与人传播方面,《方案》表示,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
但从实际疫情特征来看,《方案》提到,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国暴发的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男性,通过大型聚会以及后续在社区的MSM扩散。
《方案》解读问答则指出,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点人群;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小,但需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中疾控发布的《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也显示,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
施国庆此前接受媒体采访中介绍,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内有男男性接触史。6月份病例密接排查流调结果显示,“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有374人,其中仅1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
施国庆还提到,与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传播速度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出现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低。
金冬雁强调,作为一个影响较为轻微的疾病,在全球都已发生社区传播的情况下,猴痘是不可能、也不需要清零的,特别是在中国内地,猴痘不会引发大流行。
金冬雁表示,猴痘现在的Rt值(有效再生数,即在实际防控状态下,某一时间节点计算的每个感染者平均可传播的人数)远小于1,传播性较低,目前的传播范围也比较特定,患者绝大部分都是MSM,仅有个别不属于MSM的同床者。大众完全不必过于担心感染风险,其影响范围是小且局限的。甚至,只要没有与MSM的性接触,也不必过于担心接触物品传播、飞沫传播这样概率极低的风险。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