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有多少真摇滚乐迷?

来源钛媒体APP   2023-08-02 12:06:1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文 | 深瞳商业,作者 | 莱姆D,编辑 | 楚青舟、纳豆

炎热的夏天,石家庄官宣要当“摇滚之城”,石(Rock)家(Home)庄(Town)的老梗成了官方戳章的城市招牌。

从外部的产业环境来看,从淄博烧烤到贵州村超,再到石家庄摇滚,背后其实一脉相承,同样都蕴藏着促进文旅的考量。

不过,从摇滚乐发展的内在理路来看,石家庄高举起摇滚手势的背后,仍然有不少待解的命题,绝非玩梗那般天衣无缝,甚至“石家庄”和“摇滚”这2个词,也充满宿命般的悖论感。石家庄若想玩转摇滚,恐怕还得正视好几组矛盾。

当然,石家庄并非喊口号,投入是实打实的,一口气规划了7-10月的音乐演出季,好家伙,这可是“季”,而不是“节”。

接下来,石家庄将持续举办一系列大型摇滚音乐演出活动,开展群众性、公益性、常态化的惠民演出活动。

石家庄和摇滚的渊源并非只是个梗,华北第一乐队万能青年旅店(下文简称万青)自不必说,相对论乐队,旺财乐队、星球撞树乐队,click#15的Ricky,盘尼西林的小乐也是从这座城里走出的。

当年石家庄制造的两本摇滚杂志《通俗歌曲》和《我爱摇滚乐》在滚圈里也是尽人皆知。

尤其是《我爱摇滚乐》,这本“地下刊物”以口无遮拦,滚味十足著称,在全国滚青心中有着启蒙纲领般的崇高地位。

其实,国内不乏比石家庄更具摇滚资源的城市。

不说北京,至少还能数出西安、武汉、成都……但这些城市并没有官宣和摇滚的亲密关系。

原因也不费解:

一来,这些城市手握形形色色的诱人名片,并无“身份焦虑”;

二来,搞摇滚音乐节仍旧限于小圈层和有限场域,可一旦把摇滚当作城市IP,就意味这种亚文化将大面积暴露在主流文化视野中,难免会形成碰撞,如何协调好可能发生的冲突,着实是一道难题。

某种程度上,这并非只是石家庄的难题,而是当下摇滚乐所面临的难题。

“杀不死”风波:好摇滚,但不好宣传

千禧年前后是石家庄乐队的井喷期,用万青的鼓手冯江的话说,“就跟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样,一下子石家庄有了好些乐队。”

实际上,那些年也是石家庄经济的衰落期,这里的摇滚是从烟囱的灰烬里,弥漫的药味里,PM2.5里唱出来的。

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工业城市,历史不到百年,药厂和纺织厂曾经兴盛一时。但好景不长,20世纪末传统工业衰落,工人大批下岗,此后一直深陷经济萎靡,产业变革乏术的困境。

石家庄的失落不仅因为时代的变迁,也因为地域的尴尬——在京津的虹吸效应下,虽为省会,却无奈地在夹缝中求生存。

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将石家庄评为了“全中国最忙碌的城市”,调查的测量标准是市民的休闲时间。

这条新闻让当地人陷入深思:为什么他们这么忙,忙到超过北上广,生活却没变好?

知乎上的一串回答指向了工资不高,私企几乎都是单休,不少企业经营艰难,管理体系落后……这里的人们都很忙,但似乎忙得不见成效。

石家庄的城市气质浸染了这里的音乐文化。杨旭在石家庄经营“守望者”Live House,同时也担任一些音乐节目包括《乐队的夏天》的音响师。

他觉得石家庄音乐有一种别样的味道——“也许有些灰暗,就像我们看黑白照片一样。跟我们听武汉、成都这些地方的音乐人的东西不一样,他们的音乐里透着高兴和玩的心态。”

说白了,石家庄的摇滚就是“高兴和玩”的反面——是“苦闷与劳碌”,是“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

某种程度上,石家庄和万青的代表作《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已经“锁了”。这首歌唱出了这片土地上平凡之家的困境——冷漠的父亲、绝望的母亲、尚未驯服的儿子。

歌词如刀,刺穿了世纪之交石家庄乃至河北平原平淡日常下的压抑情绪。

万青的地域色彩和批判精神都是骨子里的,虽成名已久,但乐队成员仍旧留在石家庄过着接地气的生活。

除了那首成名曲,《秦皇岛》、《河北墨麒麟》以及《冀西南林路行》,都体现了“纯正河北血统”。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歌词)

万青在圈子里很火,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抱了商业化。专辑打磨以十年为单位;曲子好听,但没那么好蹦;歌词,则是一首首关于创伤的叙事诗。

国摇圈子里,何为“摇滚精神”众说纷纭,却奇迹般存在一个“最大公约数”——万能青年旅店。用乐评人张晓舟的话说,“万青奇妙地统一了不同战线的审美标准”。

而对官方来说,万青却引发了某种分裂——这支富有声誉的本土第一乐队是个“一定要宣传”又“不太好宣传”的复杂IP。

前两年那首“魔改”了歌词,引发争议的《杀不死的石家庄人》,也正是这种拧巴心态的产物。

石家庄想要宣传本土摇滚,面临的尴尬是“石家庄的不商业,商业的不石家庄。

”2019年火遍全国的《乐夏队的夏天》第一季里,盘尼西林和CLICK#15是名列前五的两支年轻乐队,巧的是,这两支乐队的主唱小乐和Ricky都是石家庄人。

节目里小乐搂着Ricky的脖子说:“石家庄力量。”

这两支乐队都有不小的商业价值,尤其是盘尼西林,早已是各大音乐节的常客。但“英伦”的小乐和“Funky的”Ricky都太不“石家庄”了。

“精神曼彻斯特人”小乐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呆过的城市很多,对石家庄并无特殊的归属感。

我只能从某种“清奇”的角度串起这些New Boy和石家庄的关联——除非,石家庄当真要做“国际庄”?

亚文化特性:民间的,而非大众的

成立于2002年的万青(前身是组建于1996年的The Nico),迄今为止只出了两张专辑。

但在不少乐迷看来,这支乐队已经足够分量和崔健构成中国摇滚的一体两面——如果说,崔健对宏大主题和群体精神不懈追索;万青则对普通的人、个体的困境,做了诗意和敏锐的关照。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歌词里那个孱弱苦闷的乒乓少年,已然屹立在中国摇滚史。

(万青成员与首专海报)

阮千瑞为万青设计首专封面那会儿,主唱董亚千领着他,蹬着自行车转遍了石家庄,见到了河北师大附中,去了药厂宿舍,看了早已改名的人民商场,甚至《大石碎胸口》的洗浴中心也没错过。

阮千瑞明白了,“那不仅是个意象,歌词中的细节都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全然有迹可循。”

万青的创作根植故土的现实,但在当地,他们的受众并没有想象中广泛。放眼全国,摇滚乐仍是属于小众的青年亚文化,石家庄的文艺产业底子比较薄弱,市民生活与摇滚的关联就更有限了。

这里出过一些优秀的摇滚人和歌曲,但不意味这些音乐就拥有了广泛的受众。

且不论石家庄此番造势能够吸引到外地游客,摇滚经济能否长期带动足量的本地消费,实际上也得打一个问号。

摇滚城本质:消费的,还是文化的

石家庄宣告“摇滚之城”,无非想让这个缺乏标签的城市“酷”一点,“鲜明一点”,吸引人一点,如此才好搭上“青春文旅”的沸腾列车,促进地方经济。

这些天,石家庄的确被音乐点燃了,演出遍布全城,街头大合唱随处可见,氛围真的不错。

但也不难察觉,不少乐队唱的往往不是自己原创歌曲,也时不时会演唱流行或民谣歌曲。

走一条粗放的“泛摇滚”的路线不妨碍引爆一波本地市民的参与热情,毕竟大部分群众并不在乎什么风格,出门遛弯能听到免费演出,听个好听的旋律,听个热闹的氛围,就已经足够了。

但显然,石家庄唱摇滚的目标并非只是“城内自嗨”,而是吸引外地游客留下真金白银。

那些冲着“摇滚”而来的外地人,尤其是石家庄期待已久的京津两地的乐迷朋友们,恐怕没那么轻易为“不够摇滚”“只求热闹”的街头大合唱买单。

如何做出个性化、高质量的音乐节,并迅速提升城市文旅配套,是石家庄需要思考的。

摇滚毕竟是一种文化,它和烤即吃的烧烤不一样。事实上,当下石家庄的摇滚文化和摇滚人才并不充分。

石家庄曾经出过不少摇滚先锋,但千禧年初那段“好时光”后,他们大多离开了石家庄,上京的上京,转行的转行。

除了万青这个“异数”,活跃在石家庄有号召力的乐队相当有限。

目前,石家庄对摇滚概念的投入倾斜在下游的消费端,但如果真的想要形成一条有持续活力的摇滚产业,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财力在上游的培育上。

比如:对现有的Live House进行必要的扶持、将老旧厂区改造为富有本地摇滚元素的演出场所、挖掘并支持年轻的本地乐队出专辑、设立相关培训机构和学校、鼓励高校学生开展乐队活动……

培育文化,必定是高投入慢产出的,需要对摇滚文化的深入理解,更需要开放、包容、精细化的思维。

结语

(图片来源:石家庄发布)

石家庄想坐稳Rock Home Town,着实面临不少难题,但路总是要一步步走的。

不妨构想,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可能存在的三个阶段目标:

短期目标——在全国叫响“摇滚之城”的名头,营造演出氛围,吸引本地市民走上街头接触摇滚乐,这事已经初步办成了。

中期目标——靠“摇滚之城”的名号,举办有特色、高质量音乐节,吸引游客前来,这事才刚要开始。

长期目标——扶持摇滚人,培育摇滚文化,成为实至名归的“摇滚之城”。这一步尚不得见,但也恰恰是真正打好“摇滚牌”的关键所在。

无论石家庄的摇滚突围能否凿开文旅坚冰,无论“摇滚之城”能唱到第几季,至少有一点还是值得宽慰的——喊出“摇滚之城”的口号,让这座习惯了隐忍的沉默之都喧闹了起来。

忙碌得忘记休闲的石家庄人,在归家的夜幕中,能够听上一曲,唱上一曲,这也挺好。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