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云南网讯(记者 蔡侯友)摘枇杷、分枇杷、吃枇杷……日前,昭通市大关县吉利镇中学500多名师生迎来首个丰收节。
为促进学生开发思维潜能、磨砺做事韧劲、增强劳动本领、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3年前,大关县吉利镇中学创办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青春农场”。3年来,该校按照“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宗旨,将9.8亩基地按班级分为32个板块,每个班级学生可以利用劳动课或闲暇时间对自己的“责任田”进行耕种管理。
“枇杷树是3年前在学校的‘青春农场’种植的,今年首次挂果。”据吉利镇中学教师车安明介绍,眼下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学校利用课余时间举行了首届枇杷采摘活动,师生们共摘了350斤枇杷。
吉利镇中学负责人陈思荣说,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3年前,镇里无偿为学校“青春农场”提供了枇杷苗,学校种植中又间作桃、李、南瓜、辣椒等果蔬。“桃子也即将成熟,请大家把自己的‘责任田’看好,到时候大家再一起分享!”陈思荣说,面对自己用心呵护的“作品”,师生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劳动的内涵。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劳逸结合、根植大地的育人模式,也让吉利镇这所乡镇初级中学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结出了硕果。3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市级“师德师风示范学校”“文明校园”等称号,教师获省级表彰3人次、市级表彰2人次、县级表彰9人次;在2022年全市164所同类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位列第9名。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许多优秀学子会从这里陆续启航,去奔赴下一个梦想。而“青春农场”,一如其名,会因为劳动、汗水,永远富有活力、充满生机。她既是关于耕耘的美好回忆,也是对于收获的最好注解。陈思荣深有感悟地说
近年来,随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广,昭通市越来越多学校开办了类似的“青春农场”,让学生走向户外,积极参与课后实践,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